幾個月前,看到網(wǎng)上一篇文章《美國年輕女房奴的悲壯還貸史》。本來看到這個標題,想看看美國人有多慘。我一向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是中國永遠的敵人,所以對美國的壞消息是比較感興趣的。不料,看完全文,感到非常震驚,同樣是貸款買房,美國人仿佛生活在天堂,真正悲慘的,是中國人。文中舉了幾個美國人買房的情況,感覺相對于美國人,中國的房奴似乎天生下賤。
?
以下是文中提到的幾個實例,均是在紐約:
?
1、一31歲的單身女孩,年收入大約為8.5萬美元。當她發(fā)現(xiàn)一位已婚的朋友已經(jīng)購買了公寓時,備感失落。(這一點美國人看來和中國人一樣)于是開始不停地搜集各種售房信息,但"每當我將這些信息打印出來之后,就忍不住大哭一場。我覺得,對于一個單身女孩來說,購房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從2004年開始,她每個月堅持存400美元,到了2005年,她已經(jīng)有了接近1萬美元的存款。她在布魯克林區(qū)找到了一套售價16萬美元的小公寓。但還是和這個房子失之交臂,因為湊不夠首期。
?
受到刺激的艾米開始"虐待自己"似的攢錢:每次去雜品店都嚴格按照事先列好的清單購物,不買高價果汁之類的奢侈品;如果外出就餐,她的首選是墨西哥餐,因為墨西哥餐館提供免費炸土豆條和廉價的小菜;在時尚界工作的艾米到了不得不添置新衣時,也只光顧最廉價的品牌,后來她干脆買打折布料,自己當裁縫了。
?
2006年10月,艾米發(fā)現(xiàn)了一套售價22萬美元的簡易公寓,她一狠心從自己的信用卡里預(yù)支了大筆資金,補上了缺口。"我不能讓這筆錢成為我和一個家之間的攔路虎。"
?
看到了沒有?年收入8.5萬美元,買一套22萬美元的公寓,房價和單人收入比是2.59:1。
?
2、2006年,一對家庭收入剛剛超過10萬美元的夫婦,申請按揭后,帶著女兒住進了-曼哈頓一套售價44.5萬美元的兩居室。
?
結(jié)婚前,他們就有在曼哈頓買房的計劃,不過2001年美國網(wǎng)絡(luò)經(jīng)濟泡沫破滅,兩人相繼失業(yè),買房成了遙遠的夢。發(fā)方很快找到一份新工作,但后來又被辭退了,男方做了一整年的自由職業(yè)者,每個月只有1000美元的收入,每天只能依靠2.95美元的特價鶏塊和99美分的可樂充饑,他還告別了"老朋友"--香煙。
?
當他們開始從事網(wǎng)絡(luò)設(shè)計的生意時,生活才漸漸有了起色,買房再次成為他們"計劃書"上的頭條任務(wù)。他們不再購買新衣服以及非生活必需品的任何物品。每當他倆想要買杯飲料,或者看到非常心儀的物品時,他們就相互提醒:"我是想要杯咖啡,還是一套房子?是想要iPod,還是一套房子?"他們發(fā)現(xiàn),和朋友們出外聚餐是家庭最大的開銷,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們首先盡可能地在家里招待客人,要不就把招待朋友的時間移到早餐或午餐時段,或者到價格低廉的餐館去請客吃飯,把人均消費控制在15美元以內(nèi)。
?
2005年,辛辛苦苦積攢了3.8萬美元的夫婦倆發(fā)現(xiàn)這點錢距離首期房款還差得遠,阿格伊洛不得不又找了一份銀行工作,將自己兩份工作的所有收入都存入銀行,全家只靠妻子一個人的收入生活。這樣效果果然顯著,2006年他們的家庭存款猛增到9.8萬美元,首期房款之戰(zhàn)終于勝利結(jié)束。
?
這里,房價和全家庭的收入比是4.45。
?
3、在一家電視臺當商業(yè)制片人的奧比30歲,年收入不到10萬美元。來到曼哈頓之后,黑人集聚區(qū)租了一套超級劃算的公寓,月租只有800美元,每天在電視臺自助餐廳吃飯,餐費不超過6美元。不過單身的奧比有一項開支不能完全精簡掉--約會,無論是帶著自己喜歡的女孩兒外出就餐,還是和朋友們聚會,這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他算過,每月此項花費差不多要400美元。
?
不久,奧比就發(fā)現(xiàn)他不得不為購房的夢想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歡外出消遣的他決定減少約會的次數(shù),他把夜間外出的娛樂活動減少到每周一次,幷且只和那些同樣渴望購房的朋友們一起外出。他們選擇入場門票不超過15美元的場所,只在舞會的熱場期間消費,他們購買的唯一飲料就是啤酒。為了省錢,他們還經(jīng)常光顧時報廣場附近的一家酒吧,在那里每買4瓶啤酒,就可以免費獲贈1瓶。
?
奧比終于在曼哈頓中心區(qū)域選定了一套售價42萬美元的單居室公寓,幷支付了8.4萬美元的首付。拿著新房鑰匙的奧比說:"約會、外出都很美妙。問題是你必須先要安定下來,購房為日常開銷帶來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
本案房價與單人收入比是4.2:1。
?
4、對于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卡麗娜和邁克爾來說,要一場130人參加的昂貴婚禮?還是要一套售價在45萬美元的公寓?這成了人生最大的難題。由于兩人的年收入只有10萬美元左右,合計來合計去,買房終于戰(zhàn)勝了豪華婚禮。不過,由于首付不夠,兩人不僅割舍了夢幻婚禮,還放棄了乘地鐵,選擇了步行,同時他們還做出"攻守同盟":不買任何超過50美元的物品。"我們只是想要個有門窗,有陽光的臥室,我們能做出任何妥協(xié)。"最終,他倆選了一套售價36.5萬美元的一居室公寓。
?
卡麗娜仍然盼望著舉辦婚禮,不過他們的婚禮將大大縮水,來賓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過多次精簡,而地點選在加拿大多倫多市郊,那里距離他們的家人近,而且加拿大的物價比美國低。卡麗娜說:"比起房子,很多東西都是一時所需,不過是過往云煙。"
?
本案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是4.5:1。
?
這幾個例子提到的房價和收入比相對于中國,低得不得了。說實在話,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信息都不能輕易相信。因為要投資股票,懷疑所有信息都成為我的習(xí)慣了。但不同渠道的信息都是差不多,甚至是一樣的,就有比較高的可信度。比如去年了解到,美國的房貸是有限責任,就是如果買房人還不起銀行貸款,可以一拍屁股二拍手,離開房子,銀行把房子拍賣后,如果仍不足于抵銷貸款和利息,則銀行不能繼續(xù)向貸款人追究。香港也有類似的個人破產(chǎn)制度。而在中國,除非死亡,否則就要一直還債。這我當然不相信,但后來看到《戰(zhàn)勝華爾街》中,彼得.林奇對他的得意之筆,對房利美的投資中,同樣提到美國的房貸申請人負有限責任,我這才相信。同樣,對于美國股市長期的復(fù)合回報率,約10%,也是從起碼三個以上的渠道,互相驗證,才作為一個參考依據(jù)。正好,另有一組數(shù)據(jù),可以驗證,起碼基本可以驗證這四個案例的真實性:
?
薛涌在他的《“貴美國”與“賤美國”》(該文發(fā)表于去年11月的《財富生活》雜志)中同樣舉了幾個例子:
?
1、俄亥俄州的Northbrook,中等家庭年收入大約6萬多美元,中等房價只有8萬美元。
?
2、紐約州Kenmore地區(qū)中等家庭年收入6萬美元,中等房價9萬多美元。同樣是紐約州的Tonawanda地區(qū),中等家庭收入5萬美元,中等房價7萬多美元。
?
?。场⒌每怂_斯州的奧斯汀市,有60萬人口,著名的得州大學(xué)就在那里,那里中等家庭年收入4.5萬美元,中等房價16萬美元。
?
文中還提到,就美國全國而言,中等家庭年收入4.4萬美元,中等房價21萬美元,5年收入就可以搞一棟。
?
特別注意這一句“以上是幾年前的數(shù)字。如今美國中等家庭收入到了5萬美元左右,房價也略漲了一些。但收入和房價的比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
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看過一個中國和外國的比較,記得其中三點:一是中國人節(jié)儉,但節(jié)儉了一輩子,也沒省下多少錢。外國人喜歡糟塌錢,但總有錢讓他們糟蹋;二是在中國,政府拿出錢來給我們漲工資。外國則是納稅人養(yǎng)活了政府的一幫人;三是在中國,政府告訴老百姓應(yīng)該如何如何做。在外國,老百姓告訴政府應(yīng)該如何如何做。
?
而就房子而言,相對于美國的所謂房奴,中國的房奴太慘了:
?
?。?、美國的買房人負的是有限責任,當房子成為負資產(chǎn)(房子市價低于未還貸款)時,一拍屁股,一走了之。而中國的買房人是不可能這樣逃債的。
?
?。?、是美國的房子質(zhì)量一定比中國的好。1990竣工,曾被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評價為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體育博物館之一,曾獲中國建筑大獎——特別魯班獎的中國體育博物館,在使用了僅僅15年后就成為危房。要知道,博物館的設(shè)計年限則為100年。另外北京西站工程,也有質(zhì)量問題,江西的九江長江大堤,98年洪水的時候垮掉,被當時的朱總理罵為“豆腐渣工程”。大工程都這樣,小老百姓的住房質(zhì)量,嘿嘿。美國的建筑商敢偷工減料嗎?
?
?。?、美國的房子的土地是永遠的所有權(quán),而中國的房子只有最長不到70年的使用權(quán)(這個期限從開發(fā)商拿到土地開始算,而不是從業(yè)主的產(chǎn)權(quán)證辦好之日算)。
?
?。?、最主要的,相對于收入水平,美國的房子便宜得不得了,而中國的房子則貴得不得了。
?
所以,我就疑惑,是不是中國的房奴天生下賤?
?
最近有網(wǎng)友建議我買房。我的觀點是非常清楚的,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可以買房:一是我有凈資產(chǎn)1000萬,二是房價下跌70%以上,三是我在股票和基金上的投資回報率不到10%。根本看不到要買房的理由。
?
另外要講的是,美國的房價和收入比這么低,還爆發(fā)了次級貸危機,中國的房價收入比高出美國的兩倍以上,會怎么樣?去年上半年,銀行發(fā)的房貸,已經(jīng)比1998年增長了100倍。每一個中國人要考慮這個問題。世界各發(fā)達國家,在有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之前,都有很多次大的經(jīng)濟危機,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只有89年和1997年前后有過兩次經(jīng)濟的低潮期,中國就能一直保持經(jīng)濟年增長8%以上嗎?